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12:52    次浏览
原标题:伊朗放弃核武器中东格局大调整 2日,伊朗人为协议达成欢欣鼓舞。 本报国际问题资深编辑三剑客新闻背景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,伊朗核问题谈判2日终于达成框架协议,为6月底前达成最终全面解决方案打下基础。伊朗、欧盟、伊朗核问题相关六国(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俄罗斯、中国和德国)当天在瑞士洛桑达成框架协议。李明波:持续12年的伊朗核谈判即将画上句号,这是历史性的一刻。这份框架协议意味着中东格局进入重新洗牌的历史新阶段。刘汉振:我觉得之所以在现在这个时点上达成一个阶段性的进展,是从伊朗和美国两方面的情况决定的。对伊朗而言,过去几年的经济制裁使得伊朗国内苦不堪言,通过核谈判获得经济制裁的解除,对于伊朗的民众来说是久旱逢雨。王希怡:美国也特别需要这份协议。奥巴马想追求外交突破,好在卸任前多少留下点政治遗产。他在处理伊拉克、阿富汗、利比亚和叙利亚等问题上都交不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。刘汉振:在压制伊朗发展核武器与改善与伊朗的关系之间,美国需要作出平衡。美国与伊朗逐渐走近李明波:伊朗核协议的签署也是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结果。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后,它在中东的战略格局也在悄然改变。出于对沙特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,翻脸30多年的美国和伊朗正在悄悄走近。王希怡:对,伊朗最近确实在帮美国。美国现在最头痛的敌人是IS。在伊拉克,伊朗政府支持的什叶派武装是打击IS的主要力量。如果不是借力伊朗精英部队,伊拉克部队想要夺回提克里特可不容易。刘汉振:美国人也不是傻子。越来越多的材料表明,沙特王室和基地组织、伊斯兰国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美国不得不提防沙特。李明波:大家注意近期的也门战争,这其实是沙特对美伊核协议不满的一种示威。沙特希望用战争来提醒美国和伊朗,沙特依然是中东版图不可缺少的力量。既然眼下中东各种政治力量重新洗牌,那短期的动荡可能就无法避免,比如刚刚发生的也门战事。地缘政治格局需要一个再平衡的过程,最后逐渐要适应一个“新常态”。刘汉振:比如说以色列,作为美国在中东的长期盟友,以色列是一直反对就伊核问题达成协议的。从长期而言,很难说美国会搁置以色列的抗议,对在中东的战略合作关系作出根本性的调整。王希怡:逊尼派的沙特和什叶派的伊朗是中东两大对抗势力。如今美国对传统盟友沙特和传统对手伊朗的态度出现了微妙的变化。这些变化再次说明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,也没有永远的朋友,同时也令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难辨。伊朗可能会反悔?李明波:不过话说回来,这份核协议还充满了不少变数。比如今后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设施的核查。伊朗会不会制造障碍?王希怡:是,我也感觉框架声明缺乏具有说服力的细节。而且该框架性协议最终是否成功,还将取决于6月30日前是否可以达成最终协议。李明波:五年或者十年后,伊朗会不会为放弃核武器后悔?你看伊拉克的萨达姆和利比亚的卡扎菲,也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核谈判,放弃了自己的核武器开发。但是这两位最后的下场全世界都看到了。王希怡:被外界评价为“温和”、“开明”的伊朗总统鲁哈尼,也希望通过达成协议,帮助伊朗走出被制裁的困境。框架协议的达成至少让伊朗民众看到希望,这也有助于缓解伊朗面临的经济压力,为鲁哈尼赢得民心。李明波:当然,有了核武或许可保你不死,但别人可以让你生不如死。美国和西方对伊朗的制裁,让伊朗人日子过得太窝囊,经济几乎到了崩溃边缘。伊朗确实需要这份核协议。